近年來,台灣環保意識抬頭,順手做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全民共識,但隨著資源回收物的價格跌到低點,現在傳出這些回收物全都被送進焚化爐燒毀,已經有部分縣市環保局證實「是真的」。
據報導,彰化縣環保局科長葉鐙嘉解釋,薄塑膠是所有塑膠製品中最不受青睞的,由於受到國際原油價格影響,比起回收材料,廠商覺得新材料可以節省回收物的挑選、整理、清洗等成本,而且過程中產生的汙染不容小覷,像是回收場會拒收紙容器,就是因為裡面的內金屬加工襯淋膜無法再製利用,回收業者當然不愛。
薄塑膠最不受回收業者青睞。
有回收業者表示「回收紙類5年前每公斤還有5元,現在砍半僅剩2.5元,寶特金屬鑄造瓶也一路掉到每公斤4元」,價格大不如前;還有回收業者說塑膠袋、便當盒、飲料杯蓋等薄塑膠回收價每公斤約10元,若要水洗後出售,既耗人工也耗成本。
壓鑄是一種金屬鑄造工藝,其特點是利用模具內腔對融化的金屬施加高壓。模具通常是用強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這個過程有些類似注塑成型。大多數壓鑄鑄件都是不含鐵的,例如鋅、銅、鋁、鎂、鉛、錫以及鉛錫合金以及它們的合金。根據壓鑄類型的不同,需要使用冷室壓鑄機或者熱室壓鑄機。壓鑄是一種利用高壓強制將金屬熔液壓入形狀複雜的金屬模內的一種精密鑄造法。在1964年,日本壓鑄協會對於壓鑄定義為“在高溫將熔化合金壓入精密鑄模,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高精度而鑄面優良的鑄造方式”。美國稱壓鑄為Die Casting,英國則稱壓鑄為Pressure Die Casting,而最為國內一般業者所熟悉的是日本的說法,稱為壓鑄。經由壓鑄法所製造出來的鑄件,則稱為壓鑄件(Die castings)。
台中更有回收業者直言「玻璃回收都收假的」,不但分類複雜還要分色,瓶身的標籤、貼紙也要撕掉,1公斤才幾毛錢根本沒賺頭,所以「最後都被打成細細的玻璃砂,混在地磚或柏油路面」。
然而,如果回收業者不精密鑄造收,民眾把回收物交給清潔隊員,最後還是會進到焚化爐,燃燒這些塑膠後排出的氯氣,更會腐蝕焚化爐零件、縮短焚化爐壽命。有北部環保局長透露「環保局清潔隊確實堆了一些難不鏽鋼閥消化的資收物,萬一無法處理、沒有出路,確實都進了焚化爐」。
金屬鑄造方式是要把熔煉到符合要求的液態金屬充填到事先製好的鑄型中,經冷卻、凝固而得到所要求的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鑄件毛坯的製造方法。按造型方法、造型材料和澆鑄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砂型鑄造,俗稱“翻砂”,是把經過特殊製備的型砂,裝在與工件相似的模型周圍搗實,取出模型,在砂中留下空腔(即鑄型)。待澆鑄到型腔中的金屬熔液冷凝後,把型砂打掉,便得到金屬鑄件。永久型鑄造,鑄型用石墨、水泥或金屬製成,可用幾百次至幾千次。鑄型也可用粘土和砂製成,可用數十次,稱半永久型。澆鑄進鑄型的金屬液冷凝後,打開鑄型、取出鑄件,以備下次再用。壓力鑄造,簡稱壓鑄,是在一定壓力下把熔融金屬壓入鑄型並保壓結晶凝固,從而得到組織緻密、性能良好、尺寸精度很高、表面光潔的鑄件。這是金屬永久型鑄造的一種發展。離心鑄造,將熔融金屬澆注到旋轉著的鑄型中,金屬液在離心力作用下結晶凝固,可得到組織緻密、性能優異的鑄件。熔模鑄造,一種古老的鑄造方法,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模型用蠟基材料製作。造型結束後,蠟模在一定溫度烘烤下流出,形成空腔以備澆鑄,故也稱“失蠟鑄造”。該法可用以鑄造精密、複雜的小零件。